有多少次,你以看时间为借口,不由自主地拿出它?有多少人,在本应该收获知识的时间里,沉迷于手机娱乐?不知道从何时起,上课带手机比带书更重要?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感觉很难认真完整地听完大学里的一节课?
你是这样的?

亦或是这样的?

诚然,
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
如今,越来越多的同学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
俨然为“低头族”、“网瘾少年”的真实写照
那么,面对如此情境
你还要继续“堕落”吗?
现正值教学评估
我们何不借此机会让自己放下手机呢?
因此
我们有话说:
老师说:
李瑞静老师:
新媒体时代,网络科技的发展打破了人与人之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渠道的媒体平台迅速地加快了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然而与此同时,“手机依赖症”却成了大学课堂上的“罪魁祸首”之一,“低头族”、“碎片化”等等这些与手机捆绑的“副作用”已经在慢慢侵蚀着青年大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甚至独立思维。因此,我在此呼吁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放下手机,回归课堂”。
廖立老师: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一种不好的、急需改变的现象。对于这个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是文化素养的缺失,是自我控制能力的缺失,是责任感的缺失。学生们不知道尊重老师,尊重知识,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在以学习为重的学生时代不知道认真学习,是一种十分不负责任的行为。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老师不只是讲课,而是教书育人。所以,在课堂上,除了学生的自觉,同时还需要老师的监督和管理,当学生不认真听课,只玩儿手机的时候不应该只顾着自己讲课,而是要制止学生的这种行为。从学生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要加强素质教育,加强日常管理。
王鑫老师: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把关人,手机成为主要的媒介和工具,“低头族”遍布社会各个角落。作为大学生,课堂是学习理论知识的主渠道,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和普及,手机代替其他方式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来源。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多元化不能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呼吁大学生放下手机,回归课堂,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同学说:
同学A:手机在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便利的同时,已经从我们手上生根,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必需品。我们上课的时候总是时不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刷刷微博,睡觉之前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是玩手机,朋友聚会有时候也变成了一群人聚一块玩手机,放假在家不是经常陪伴家人聊聊天,而是互相不理不睬,默默地各自玩着手机。是时候适当的放下手机,约上三五好友,骑上单车一起去聊聊天,踏踏青,领略春天的美好了。别让手机占据了你的所有!
同学B:手机是我们现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参与到课堂中去。
同学C:手机是一个没有深度的表面化的工具,不是与人交流的最密切的平台,当然更不是学习的最佳工具。回归课堂,我们学习老师传授给我们的既有方法,又有深度解析的知识。
同学D:亲爱的XISUer,如果你想通过一件小事,让你的大学变得更精彩,那就是放下手机,回归课堂,认真听讲。你若做到定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同学E:中学时代的佼佼者,理应在大学这片沃土上挥洒青春的汗水,可被手机“绑架”后的我们成了“低头神游一族”,忽视了课堂上精彩的知识演说,沉浸于虚拟的世界。手机,的确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却也不能忽略它的负面影响。我们倡导“无手机课堂”,目的是通过放下手机,回归课堂来提高同学们的自我约束力,由学生的自主自律来实现课堂的“风清气正”。主动关闭手机,把心调成静音,这样才能把真理听得更清晰!
比起上课玩手机,我想这样的你更可爱吧。


最后,以下建议请注意查收:
一、消除课堂陋习,提高学习效率。上课尽量不带手机,带手机的同学将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同学之间互相督促,把宁静还给课堂,把尊重留给他人。
二、合理使用手机,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合理的生活习惯,理性对待手机的各种功能与用途,避免过度依赖和使用手机。主动“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动与亲人、老师、朋友交流沟通。
三、发挥榜样作用,建设优良学风。学生党员和各级学生干部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监督,积极配合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严肃活泼的课堂环境。
四、勤行健康益事,做好时间管理。避免由于对手机依赖而造成的时间流失,尽可能投身于不需要手机的活动中,制定个人时间安排表,为“学、艺、体、综”多留一些时间,合理利用手机网络获得有益的信息,减少非必要的使用时间,通过健康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不断充实自己。
同学们,相信大家都不甘心成为手机的奴隶,不愿意虚度大学课堂的美好时光。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放下手机,去享受有限课堂的无限意蕴,去体验精彩的大学生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手机休息,让课堂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