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1、毕业生数量
2019年我院本科毕业生共计332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298人。

2、生源地构成
毕业生来自19个省级行政单位,陕西省生源287人,占应届生总数86.45%。(具体见表1)
表1 2019届本科毕业生生源分布
生源地 |
人数 |
占比 |
陕西 |
287 |
86.45% |
安徽 |
1 |
0.30% |
北京 |
1 |
0.30% |
广西 |
5 |
1.51% |
贵州 |
3 |
0.90% |
海南 |
1 |
0.30% |
河北 |
1 |
0.30% |
黑龙江 |
1 |
0.30% |
湖北 |
3 |
0.90% |
湖南 |
4 |
1.20% |
吉林 |
1 |
0.30% |
辽宁 |
4 |
1.20% |
青海 |
2 |
0.60% |
山东 |
2 |
0.60% |
四川 |
4 |
1.20% |
天津 |
1 |
0.30% |
西藏 |
2 |
0.60% |
新疆 |
2 |
0.60% |
重庆 |
7 |
2.11% |
3、就业意向
打算参加工作的学生数为224人,占总毕业生的67.47%;打算升学的学生数为100人,占总毕业生的30.12%;打算出国出境的学生数为6人,占比为1.8%;想要创业的学生数为2人,没有明确的意向0人。
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176人,占总毕业生的53.01%,其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9人,占总毕业生的14.76%,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27.84%。
5、少数民族学生情况
共15名少数民族学生,回族4名,土家族3名,瑶族1名,侗族1名,壮族1名,苗族2名,藏族2名,维吾尔族1名。
二、毕业去向
1、落实就业去向情况
共332名本科毕业生,落实去向300人,落实去向率为90.36%,其中参加工作264人,占总毕业生的79.52%;国内升学27人,占总毕业生的8.13%;出国出境9人,占总毕业生的2.71%。(具体见表2)
表2 2019届本科毕业生落实去向
序号 |
落实去向形式 |
人数 |
百分比 |
1 |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
151 |
45.48% |
2 |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
13 |
3.91% |
3 |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
93 |
28.01% |
4 |
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 |
7 |
2.1% |
7 |
国内升学 |
27 |
8.13% |
8 |
出国出境 |
9 |
2.71% |
合计 |
300 |
90.36% |
2、参加工作情况
(1)单位性质方面:参加工作的264人中,去向政府机关的5人(参加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占参加工作人数的1.89%;去向国有企业的12人,占参加工作人数的4.55%;去向事业单位的42人,占参加工作人数的15.91%,其中中初教育单位41人,如榆林市苏州中学、蒲城县2019特岗教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文安驿学校、宝鸡新希望中学、宜川县中学、西安高新第六小学、白河县双丰初级中学等。1人去向其他事业单位,镇巴县兴隆镇中心小学;去向教育机构的103人,占参加工作人数的39.02%;去向其他企业的102人,占参加工作人数的38.64%,如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其中三资企业1人,创维集团有限公司。
(2)就业地方面
参加工作的学生分布在全国19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有169人在陕西,占参加工作总人数的64.02%,广东、北京分列2、3位。(具体见下表3)
表3 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
单位 所在地 |
就业人数 |
百分比 |
单位 所在地 |
就业人数 |
百分比 |
安徽 |
1 |
0.38% |
内蒙古 |
1 |
0.38% |
北京 |
24 |
9.09% |
山东 |
3 |
1.14% |
广东 |
34 |
12.88% |
陕西 |
169 |
64.02% |
贵州 |
1 |
0.38% |
上海 |
5 |
1.89% |
海南 |
2 |
0.76% |
四川 |
5 |
1.89% |
河北 |
1 |
0.38% |
西藏 |
3 |
1.14% |
河南 |
1 |
0.38% |
新疆 |
1 |
0.38% |
湖北 |
1 |
0.38% |
浙江 |
1 |
0.38% |
江苏 |
8 |
3.03% |
辽宁 |
1 |
0.38% |
福建 |
2 |
0.76% |
|
|
|
3、升学情况
27名国内升学的学生分别考取国内11所高校,其中北京师范大学1人,北京外国语大学1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人,华东师范大学1人,华中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1人,首都师范大学1人,陕西师范大学8人,432888com威尼斯人11人,渤海大学1人,三峡大学1人。
4、出国出境情况
9名出国出境的学生分别去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留学。
5、困难生毕业去向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176人,落实去向166人,落实去向率94.32%。其中参加工作155人,占总困难学生的88.07%;升学9人,占总困难学生的5.11%;延修2人。
6、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未提交落实去向材料的共32人,占总毕业生的9.64%,其中拟升学19人,拟参加公招考试13人。
三、分析与反馈
1、毕业意向与毕业去向达成度
我院2019届332名毕业生中,打算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学生比例为67.47%,而落实就业去向学生中实际参加工作的学生比例为79.52%,较该项意愿高出近12个百分点。打算国内升学的学生比例为30.12%,而实际国内升学成功的学生比例为8.13%,较该项意愿降低20多个百分点。打算出国出境的学生比例为1.8%,实际出国出境的学生比例为2.71%,增加大概1个百分点。
由此说明:(1)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就业和国内升学两个方面,所以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要侧重学生就业技能的训练和国内升学的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提高成功率;(2)落实毕业去向学生中就业学生的意愿达成度非常高,这说明只要学生有就业意愿,最终找到工作的可能性非常大,说明就业信息量是可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的;(3)落实毕业去向学生中国内升学学生的意愿达成度非常非常低,这就提醒我们在给学生做就业指导时要引导学生对考研有正确的认识,数据显示打算考研的学生中有21.99%的学生最终失利,这个数据是比较高的,这提醒我们对学生进行考研方面的针对性引导,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考研目标的确定和准备;(4)落实毕业去向学生中出国出境学生的的比例有所增加,说明只要学生确定出国,而且家庭经济情况允许,成功率是非常高的;(5)通过就业和考研的数据也可以看出,部分学生目标不明确、规划不合理导致考研失利后才开始找工作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就要求我们尽早做好学生职业规划,帮助学生确定明确的目标。
2、用人单位招聘情况
2018年9月到2019年6月期间,来学校宣讲招聘的单位虽与往年稍有所下降,但岗位需求仍能满足学生就业意向要求。来校招聘单位仍囊括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教育机构、中小学事业单位、政府机会等各个行业。用人单位在我院招聘具有以下特点:(1)这一年来学校宣讲的外语培训类单位非常多,这些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很大。外语培训类像新东方、英孚、学而思、美联国际教育、励步英语、星火英语等培训机构,不仅在全校范围内召开宣讲会,还来我院进行了专场宣讲,并渴望建立校企合作,为培训机构输送更多的人才。2019届已就业学生中去向教育机构的有103人,占参加工作人数的39.02%。教育机构是我院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对象之一。(2)除培训机构外,来我院招聘的其他企业也较多,这些企业招聘的岗位主要涉及网络翻译、外贸营销、跨境电商等,专业对口、待遇优厚,但去这部门企业的学生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就业地点都集中在广州、深圳等地区,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外地就业,根据就业地数据统计,我院2019届已就业学生有64.02%留在陕西本地工作,这和我们的生源有86.45%来自陕西有很大关系。
3、专业就业趋势
目前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上升,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方面:(1)英语专业每年毕业生人数多,英语技能不再是不可替代能力;(2)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面广而不精确,没有对口的就业行业和企业,学生出口零散不统一。
4、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情况
我院2019届毕业生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49人,学院高度重视,采取一对一精准帮扶机制,优先为困难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提升就业能力。截止2019年7月10日,我院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全部就业,就业率100%。
5、影响就业因素分析
我院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1.62%,年底就业率90.36%,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综合分析影响我院学生就业情况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专业特点不具有优势。我院学生专业单一,没有行业依托,尽管各行各业对英语专业人才都有需求,但主要集中在培训机构和网络公司,我院学生除了英语学习之外,还学习有教育学相关课程,很多学生毕业后想从事中小学教育,但是门槛太多,很多学校更倾向于研究生,所以本科生就业难上加难。
(2)生源特点短期内难以改变。我院每年毕业生数量大、陕西本地学生多、建档立卡学生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女生多,导致我院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性别、区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加上2019届学生为第一届从基地分流学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从而困难重重。
(3)学生就业意愿不强烈。考研人数逐年上升,而考研成功率逐年下降是影响就业的一大难题,加之很多学生职业规划不清晰,未做好就业心理准备;部分学生眼高手低,想找“好工作”,对现有招聘单位和岗位“看不上”,所以不积极参加宣讲会;还有部分学生因家庭环境影响,没有就业动力;导致每年除了金九银十之外,很多学生都存在“慢就业”、“不就业”的现象,以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很难推动。
三、就业举措
在2019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学院为提高就业质量,特别是帮助建档立卡毕业生顺利就业,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重视,全员参与
学院积极成立由学院领导班子、学工干部、教研室主任等组成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掌握最新就业动态并加以科学分析,确保就业工作“三到位”,即:人员到位、信息到位、帮扶到位;充分利用各方就业资源,努力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来指导本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落细、落长远。
2、精准帮扶,全面落实
学院制定《2019届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毕业班辅导员、论文指导老师、学生党员代表和班级就业委员组成的“四位一体”就业帮扶团队,全面落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同时通过多维度辅导、多渠道沟通、多层次推动的帮扶策略,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意识、提升求职技能,对毕业生加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做到就业工作“三结合”,即: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其实际问题相结合、将学生的论文指导和就业辅导相结合、将毕业生教育引导和朋辈帮扶相结合,有效利用毕业季这一特殊时期,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工作,从而真正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3、校企合作,形成合力
学院重视毕业生回访和就业市场调研,于2019年1月19日-1月25日期间,赴广州星火教育总部、佛山分部,北京好未来集团励步英语,易贝乐少儿英语就业单位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学院专业特色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与就业单位加强友好合作,努力打破院校与用人单位因就业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就业难”和“招聘难”的问题,共同推动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同时,积极与我校英文学院加强合作,做到信息共享、方法共通、问题共商,从而确保资源有效利用,最大可能地帮助每一位毕业生高质量地就业。
4、加强实习,扩建基地
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探索“上好大学最后一课,实习助力就业落实”的实践育人模式,充分利用实习环节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2019年,学院先后与西安高新一中、高新一小、高新六小、高新国际、沣西实验学校等多所学校建立实习基地,引导毕业生将所学付诸实践,用实践检验能力,从而发现问题、寻求方法、努力突破、全面提升。充分有效的实习机会,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为学生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2019届毕业生中有一位同学在高新六小任教。
以上就是我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整体情况,在今后的就业工作中,我们将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一方面注重观念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到基层就业,把国家需求与个人成长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深入了解社会需求,收集优秀毕业校友资源,积极邀请各行业杰出人才走进校园,加强学院与用人单位交流互动,建立良好就业合作关系。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导师责任制,健全长效机制,为提升我院毕业生就业质量而不断努力。